[92] 这里的本末关系,具有本质和现象的意义,道代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内在本质,器代表事物的外部现象、感性存在。
一中有二,二构成一,这是一切变化的真正原因。它既包含一切对立于自身,同时又是一个超越任何对立的绝对。
他运用解释学的方法,批判了单纯强调分或合的孤立性和片面性,从而阐明了自己的辩证观点。[37] 但是,朱熹从理本论立论,这使他的辩证法受到很大限制。[38] 就是说,要在二中求一,中求二。盖所谓对者,或以左右,或以上下,或以前后,或以多寡,或以类而对,或以反而对,反复推之,天地之间真无一物兀然无对而孤立者。[62]《正蒙注·参两篇》。
朱熹所谓对,是一中之对,盖天地之间,一气而已,分阴分阳,便是两物。[31]《答胡广仲》,《朱文公文集》卷四十二。体静则阳上而阴下,用动则阳下而阴上。
邵雍的数理范畴体系是从一开始的。这显然是受到邵雍的启发,认为事物是层层有对,层层可分的。[65]《正蒙注·参两篇》。事有始卒乃成,非同异、有无相感,则不见其成,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。
[56] 就宇宙论讲,太极与阴阳动静是一两关系,由此化生万物。他用当时的自然科学常识论证了事物都是由一中之二产生的,例如凡核之仁必有二坼,故初发者二芽
但是,当谈到常变关系时,朱熹虽然主张变中有常,常所以能变,以变化之理为常,但是却犯了和二程同样的错误,即把道德本体之理看作常住不变之物。化则是说明万物盛衰变化的神和化结合起来,就是生化,即生育和变化。他关于成与坏、生与死不是截然对立而是互为消长的看法,也是辩证法的思想。这说明,形而上之神,就是动静之理,它能使万物由动到静,由静到动,发生无穷变化。
[4] 意在说明,物作为具体感性存在物,有固定形体,其动其静是确定的,不能转化的。但是,正因为他建立了完整、系统的理气论,神化已不具有像在周敦颐、张载那里所具有的那种意义和作用了。刚柔动静是神之所为,但神并无形迹,只是极妙之语,故莫知其乡。人初生时无种,由气化生出两个人来,然后通过形化生出人类。
戴震在批判理学时曾指出,理学家所说的理,实质上是老庄、释所说的神,只是改换了一个名词。[84]《系辞下》,《周易外传》卷六。
但是,戴震在批判神的同时,也抛弃了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容。变如物方变而未化,化则更无旧迹,自然之谓也。
这里所说的神,包括两方面内容:一是如《庄子》中所说神鬼神帝之精神实体,一是指佛学中所谓无知无识之神识。程颐还提出了变化日新的思想,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。[82] 自然界作为一个永恒运动着的整体,处在生生不息的过程中,太虚者,本动者也[83]。[15]《横渠易说·上经乾》。[73]《系辞下传》,《周易内传》卷六上。变化相对说,则变是长,化是消。
应该说,这里有质变思想的萌芽。但这一思想到王阳明完成心学体系后,则为之一变。
[29] 说明神和道、性一样,都是无声无臭的宇宙本体,以其具有能动的作用,能产生无穷变化,故谓之神。新事物不断发生而旧事物不断灭亡,这是变化的根本特征。
可见,神是和理联系在一起的,是理的根本特性。另一方面却提出气种不变说,否定了万物的发展变化。
变化之所以发生,是由神之妙[71],天地造化万物,生生不已,正是由于气有动静、屈伸、絪缊的功能,亦即神的作用。寂然不动者诚也,感而逆通者神也,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。这是对自然界变化形式所作的初步概括。[7] 所谓拟议正是从范畴学的角度说明诚,神正所以摸拟客观自然界的变化。
因此诚和神,是一而二,二而一的关系。自阴而阳,自是长得猛,故谓之变。
他在讨论神与物的动静时指出,物之动静,言形而下之器也,神之动静,则是言形而上之理也[40]。[12] 神作为推动万物变化的根源,但神并不在气之外,它是气所固有的性能,万物以其显著可知神之不测,以其变化可知神之所为,因为天唯运动一气,鼓万物而生,无心以恤物[13]。
他强调鬼神似无形迹,但那只是气之精英,并非宗教迷信所说神灵一类东西。诚精故明,神应故妙,几微故幽。
禅学……曰:‘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,千般作弄,不出此八字而已。周敦颐想解决由体到用,由静到动的问题,但他提出的是一个否定命题,神有动有静而又不动不静,肯定中包含否定,既肯定又否定,以此说明它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,他想说明本体的能动性,实际上却把神和物对立起来,体用二者并没有得到统一。外部形状虽不变,但其内部的质却天天在变化。所以根阴根阳,理也,形而上者也。
但易之无体,是由于神无方,有神才有变化。比如日月运行有度数,天依地,地附天,以及万物变化有生、荣、枯、瘁四阶段的观点,并提出天地造化日新无蔽[61]的思想。
质日代而形如一,无恒器而有恒道也。他们都把神和理联系起来,看作本体范畴,不同的是,理是从存在的意义上说,故寂然不动,神则是从运动变化的根源上说,故妙万物而为言。
二、鬼神是气之功能或良能功用。[74] 神不是别的,其实只是二气清通之理[75],故以阴阳之气为其实体。
© 1996 - 2019 间见层出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沙石路